• 3020阅读
  • 2回复

[随便说说]我们终将过上小康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没有人_72
 

发帖
871
奖学金
1101
威望
5995
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腔主  发表于: 2022-08-1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起床,做饭,刷抖音,做核酸。老妈看着桌上的菜,感慨的说了句:我们这也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了。
我打趣的说: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不用上班,菜也天天有人送,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手机。
老妈说:那还是出去挣钱好点,房子利息要还掉的。
我追问:如果都还清了,还要去外面挣钱吗?
老妈说:那也要出去找点事干的。
我喜欢和年长的人聊天,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他们那种历经岁月的醇厚感我非常喜欢。
他们和我聊大锅饭,聊生产队,聊工分,聊肩挑人拉造水库,聊谁家孩子当年是开拖拉机的,聊谁家孩子在队里干活卖力。
我妈总结:一场运动结束,一场运动开始。
我的感受是时代变迁下个人的渺小。
我的居民户口簿上写的是:农业家庭户。如是来说我是一个农民。如果农民是一种职业,我应该在家务农,而不是在城里打工,靠工薪维持生活。幸运的是农民也是一个社会身份,天然的享有集体的利益分配,更幸运的是所在村周边经济都不错。
个人的努力远远没有社会共同的努力重要。义乌大部分的人年薪都在6万左右。高于6万的已经是优秀人才了,面对高房价,靠个人努力是有很大难度的。旧村改造后,每户人家基本能平均分到3间房垂直房。如果是按城里的套房算,相当于是5套房,自住1套,其它全部出租,有的村还有高层套间分配,如果没有别墅区存在,统一的外立面,远远看着都是一样的,已经看不出明显的贫富了。非要看个123出来,只能看看停在外面的车或者进入室内看装修和家具。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小政策的缩影。
老人们和我提及,村里以前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上高中和大学是靠推荐的。城镇化后都消失了,全部都要去城里读。逐步消失的还有以前如日中天的乡镇企业,新光饰品,伟海拉链这些,新光的地标建筑还在,叫新光汇,是我表弟这类小年轻们最喜欢去约会的地方。约会圣地还有义乌之心、南山公园。这些地方我都不愿去,因为义乌之心不远处是地下商场,南山公园附近是长城公园。长城公园鲜有人知,地下商场也没有义乌之心光鲜,在时代的长河里,义乌之心也会变成地下商场被人遗忘,而烙印在我心里的义乌之心即新马路菜市场。
11条评分威望+11
12
特别声明:帖子及回帖全部内容为论坛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用户如认为页面上的特定内容涉及侵权,可通过页面底部侵权投诉指引向我们进行投诉。
本帖共有2条回复,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