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平日里父母都很忙,回头想想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时候可能已经兴起了“农民工”、但“打工”没有出现在那个年代的他们身上,一天到晚围着土地打转转。以至于我的假期也是跟着或者独自到地里干活。庄户地里出来一个个都给晒的黑黢黢,但我紧裹着校服反而白净了些许,只是汗如雨下。
他们有积蓄,在农收后,但一转眼就又没了,化肥、种子,薄膜……一股脑又投了出去。高中学费东拼西凑,但我从来没担心过上不了学,他们身上有一股子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想苦孩子。
高考结束的那场雨,母亲借着泥泞无法下地干活,转而手洗着一盆子的换洗衣服。填志愿他们是帮不上忙,但还是看看家里有什么人可以给参谋参谋。那时候的资讯状态对我们家来说很奇怪。说它发达呢,可以随时上网随便查,但到了填志愿时就算电脑、参考书放在眼前都不知道怎么下笔才好。当时省台在中午推出了招生办老师做客的这么一档节目,也是这才让志愿之路有了转机。我的母校招生办的老师跟人大一起做客,在这之前虽没听说,既然坐一桌应该都还好。嘻嘻,就这么定了。果然,到了填报现场,记得清楚,同班的莎莎看了我的志愿说这个学校不错,在旁的小梅说,这是什么学校啊,没听说过。好吧,笑而不语,但心里翻江倒海比中奖还刺激。
(无知到知到知行合一——题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