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朋友圈一篇推文给“气”到了——《霉干菜为什么叫“博士菜”?》
生为义乌人看完全篇,我是生气的,再是服气的,最后是憋着一口气。义乌和东阳风俗相近,人文相亲,饮食上也差不多,霉干菜义乌也是有的。为什么东阳受表扬,义乌没被表扬到。
冷静下来后,对东阳的教育又服气的。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还有院士坐镇东阳,把霉干菜冠以“博士菜”倒也是有底气的。我总不能牵强附会地说:百名老总汇一市,万名老板同故乡,把霉干菜冠以“致富菜”吧。乍听励志,细闻似又铜臭了。
昔有民谚,义乌拳头、东阳笔头,也基本概括了我家义乌东阳两边亲戚们的实际情况。义乌的表哥表姐们考上大专已费九牛二虎之力,东阳的表哥表姐们最低本科起步。今年,义乌的小侄女奋力考上了普高,表哥很高兴,那样子让我想到《项脊轩志》里一段话:”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反观东阳的侄女已经收到了保研通知。
最后憋着一口气。义乌经济发展成就是肉眼可见的,稍微富裕起来就被“义乌是文化沙漠”,“土大款”、“特土暴发户”、“巨土拆迁户”的帽子砸脸。说不在意,只要有钱就好是假的。学校门口家长的神色骗不了人,报班像不要钱似的把科目全勾上骗不了人,为有好学区花重金买房的骗不了人,对小学、中学、大学的新建扩建期盼骗不了人。
但短期花钱突击无异于临时抱佛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从学校名字改起吧,东大门学校是否取的有些随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