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38阅读
  • 5回复

[义乌故事]一有流调信息就朋友圈满天飞?@义乌人,别让流调报告成为窥探隐私的“瓜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aga姐
 

发帖
287
奖学金
227
威望
1615
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腔主  发表于: 2022-04-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疫情这几年,相信在不少人的微信群里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区或街道有人被传感染或被确诊的消息,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就会被转发到各个群内,对病毒的恐惧,让大家将恐惧的对象引向了当事人。



这种恐惧下的谩骂和调侃式的“吃瓜”,无形中可能产生了下述法律问题:

一是人肉搜索或将引发侵权责任,甚至产生刑事责任。人肉搜索以非法使用他人个人信息为基础,网友们热火朝天的狂欢下,不要只沉迷于自身的口舌之快,而应该反思是否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否则,将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刑法修正案(九)》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人肉搜索行为同时可能触犯刑法规定,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此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二十一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利用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散布谣言以及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二是流调报告披露将引发敏感个人信息泄露,严重损害当事人权利。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敏感个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在这其中,就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流调报告的信息,一般包括了个人的行踪轨迹信息,可能包括特殊身份信息、医疗健康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之所以“敏感”,是因为一旦泄露或被非法使用,很容易使个人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所以要对其特殊保护。所以,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才可以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目前,疫情防控而公布的流调报告,包含了个人信息甚至是敏感个人信息,一旦信息泄露,个人权益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收集敏感个人信息,需要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

目前,收集联防联控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应参照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坚持最小范围原则,收集对象原则上限于确诊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一般不针对特定地区的所有人群,防止形成对特定地域人群的事实上歧视。




每当病毒来袭、疫情爆发时,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都面临着威胁。在这种时刻,公众对信息知晓的需求变得更迫切。人们渴望了解与疫情相关的一切信息,诸如疫情发生的原因、进展情况、控制程度等。很多人认为,对这些信息知道得越多,就能给个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但与之相对的,则是受到病毒侵扰的患者。很多患者因为患病,心灵和身体受到了伤害,他们害怕一旦将个人信息公开,自己及家人会受到他人指指点点,甚至歧视。因而,传染病患者都希望自己的隐私能得到有效保护。


这些流调信息背后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为了自己的工作,他们也有很多的无奈,更不想自己感染新冠,他们也是平凡人中的一个。在此呼吁大家,别让流调报告,成为窥探隐私的“瓜田”!


[ 此帖被gaga姐在2022-04-20 10:20重新编辑 ]
25条评分威望+25
特别声明:帖子及回帖全部内容为论坛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用户如认为页面上的特定内容涉及侵权,可通过页面底部侵权投诉指引向我们进行投诉。
本帖共有5条回复,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