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92阅读
  • 4回复

[义乌故事]房价到这里,一个月工资能买几个平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城王
 
发帖
3
奖学金
8
威望
67
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腔主  发表于: 2022-03-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房价为什么上涨?
例:如2万块一平,买100平。30%/70% 首付/贷款,两年期房的建设。途中周边有新地卖出,超出原来购买地价,新地块房价自然要更高,随之原来购买这个2万价格会参照新地块的基准来提价。原单价2万两年后,持有成本早就超过2万,贷款直接利息都是十几万(全款也有孳息和其他投资收益)所以房价上涨直接关系是新地块高价挤压出来和原来的持有成本上涨得来的。

  
间接因素:金融属性
    通货通胀,就是发行的货币多了,对应钱贬值,物价啥都上涨。房子作为最佳锚定对象,肯定是跟着涨的。其实这里忽略了一个点,人的收入也是跟着上涨的(不要说就是工资没有涨。其实是有涨,只不过怎么都不太够用吧?)良性通胀的带来是,万物上涨同时也带来了收入的上涨,通盘理解为经济上涨=GDP上涨。
    但是这个手段不能一直用下去(钱不能一直印下去) 各种贷款都有个偿贷周期的(我们刚好处在这个偿贷周期里) 偿还贷款的周期内其他各色的消费都是弱化,再投放更多货币那就是恶性通胀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国J人均收入是不太可能一直普遍上涨,因为人口太多(很多人会拿发达国J的数据来做类比,但是我想讲类比不起来,这里讲起来就很长很长了。)同样小部分人的收入还是涨的,也是因为人口够多。
   这也是上mian为什么会出手打压这个“货币的锚——房价,”的原因。
   有没有一个方法又能有一定货币的增量,又能调整市场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不在统一市场利率,能松能紧。低单价的地区+BP,高单价的地区比较温和,市场过冷过热,统一来升降基准。

产业关系属性:
   房子并不是一个地价成本,几袋水泥,两车红砖。 这个后面有 银Hang,地产商,建筑商,建材商,装修材料商,要张嘴吃饭的人太多了。那要怎么办呢?
   行Z手段控地价,看看接下来是不是能参与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没有竞争就没有上涨!今年这块卖1万,明年旁边那块可能是还是1万甚至是9500,或者有微涨但还有手段能去均平未来的价格。房子不像手机今年买了明年换新,车开了几年再买新的。房子没有办法做到住几年,十几年就推了重新再来建,来焕发新的增长。
这么多张嘴要生存下弄,那只能是,维持,维持,再维持下去。


小结:房价 已买的人希望它涨,没买的人希望它跌,不巧的是最终认同它价格的是没买的人!
而已买的人的价格并不是单单他一个人“是一个群体”,成本远不是他当初的买来的那个成本,所以他们不会亏本卖出,绝大多数不是在炒房,他们也无法赚钱,只是被动先接受了而已。
开发商也没有挣钱,那债务摊出来,简直不可思议!说是小部分职业炒家赚了,确实是事实,但他们无法决定这么大一个环境。说是ZF赚那更不准确了。
钱也是投到再建设里了。所以这个里面是真的一个“大群体”。

那还要新开新建要维系下去,要怎么定价,要卖给谁?


连起来看应该能懂后面的走势是个啥"惨状?"


第二篇  先到这
++


纯一个个码字,无借鉴参考。

2条评分威望+2
特别声明:帖子及回帖全部内容为论坛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用户如认为页面上的特定内容涉及侵权,可通过页面底部侵权投诉指引向我们进行投诉。
本帖共有4条回复,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